找到相关内容4494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关于智慧的觉醒

    自己的思维。这个对思维的观照,这个有意识的觉知,才是修道的核心要义所在。一般人在思维中迷失了自己,完全跟着念头跑了,他认同于自己就是这些思想,而在修道的观照中,他会发现自己并不等于这些思想,因为你可以看到这些思想念头来来去去,而那个“看”本身并没有随之来来去去。当你看时,你并不是去控制念头,你并不想制造宁静,你只是去发现这些念头无所从来、无所从去的本性。你找不到一个真正能够停留下来的念头,它是当生即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3576494.html
  • 李炳南答:念佛时常发出至诚恭敬心,这是散乱吗?

    问: 念佛念到心境平静时,常常发出至诚恭敬心,虽然在行动,但也好像在作五体投地的大礼拜。念佛贵在一心不乱,请问这种现象是否乱的现象? 李炳南答: 这是好现象,也是初步应存的念头,现在暂时不要去唱高调。

    李炳南

    念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1/20421118717.html
  • 李炳南答:临终时会有魔化身为阿弥陀佛来引诱吗?

    李炳南答:   这个事情不必忧虑,平素心念弥陀,临终正念仍是弥陀,一定不是魔境,什么因就结什么果啊!如果平时杂修不专,念头不一,临终正念就没有把握了。到这个时候,即使明明知道是恶境,但自己也无法挽救了。所以临终助念特别重要。

    李炳南

    净土|往生|临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12/19141019125.html
  • 以“绝渗漏,无走作”为禅修的标准

    若祇百物不思,念尽除却,一念绝即死,别处受生,是为大错。”六祖很清楚的告诉我们,无念不是百物不思,而是有心和有念的。祇是心不会因为境界而产生污染的念头,起心动念是不会受外境干扰而得自在的。在‘六祖坛经’的一个偈子里,六祖又说:“惠能没伎俩,不断百思想,对镜心数起,菩提作么长。”所以可以肯定的说,六祖认为禅悟之后,不是没有念头,心念是可以因应境缘而活动,祇是不会受外境污染而恒常清净的。   既然开悟是...

    陈永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33882413.html
  • 如何才能得到诸佛菩萨的迅猛加持

    什么说是假的?你的心里常常夹杂着自私自利的念头,夹杂着不净不善的念头,是不是?所以佛力加不上。也就是说你利益众生的念头,用现在的话说,为一切众生服务的念头,跟你自私自利求享受的念头两个比较,我求自私自利、我求自己享受的念头,超过我为一切众生服务的念头,佛就加持不上。   自己真正诚诚恳恳的为众生服务的念头,要超过为自己求一切名闻利养享受的念头。哪怕超过一点点,为自己求享受占百分之四十九,为一切...

    净空法师开示

    |菩提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9/18272129062.html
  • 略谈观心(耕云导师)

    ,意识里冒出来的坏念头要否定它、不随顺它(否则随想入阴就不是修行了);意识里冒出来的如果是好的念头,有用的是灵感就把它记下来,没用的或自己现前用不上的也不要随顺它继续幻想(否则也是随想入阴,心会沉入阴境难以自拔,连带身体也浪费、消弱能量,神经衰弱)。这样只客观地“看”自己意识里有些什么念头,(第二步,观 念头是从哪里冒出来的,可参照虚云老和尚开示的参话头窍决,观 念头的起源、念头未生起前是个什么...

    耕云导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1561981.html
  • 正确认识你的内心:顶果钦哲仁波切

    正确认识你的内心:顶果钦哲仁波切  人一生中所面临的俗事,就像永无止境的海浪,一波接着一波而来,但我们到最后都是两手空空,什么也留不住,我们的脑中走过无数的念头,一个念头生出许许多多的念头。所有的念头都是增加内心的骚动与不平而已。   假如仔细反省日常行为所依据的基本价值观念,并试着找出它们从何而来,我们就会发现,这一切都源自我们未能对事物做正确的检验。我们的所作所为,通常是根据「每一件...

    顶果钦哲仁波切

    正念|内心|顶果钦哲仁波切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13708325510.html
  • 正思与正念

    觉察到皮肤或关节紧张僵硬时,就起念头“某部位皮肤、关节紧张、僵硬”,一直看著它,直到紧张僵硬消失为止。皮肤冒汗、表温升高、脉搏加速、声调拉高、讲话速度变快、立姿坐姿变化、手脚动作变化等,亦做如是观。  第二是观受,每当觉察到舒服感受时,就起念头“舒服感生”;舒服感加大,就起念头“舒服感加大”,舒服感变小,就起念头“舒服感变小”,舒服感消失,就起念头“舒服感消失”。觉察到不舒服感受时,也做如是观。 ...

    张大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3552820.html
  • 一念心是身心世界的模具:达照法师

    一念心是身心世界的模具:达照法师   我们可以认识到一念心感召的世界、身心。任何一个念头对这个世界,就是一个模型或者模具,我们生命的真相,是完全平等、完全一致的,可是我们的起心动念大不相同,每一个念头的生起,就是我们人生所有情绪的模具。   我们这些念头都是后天的学习积累而来,父母亲还没有生我之前,我们没有这个世界的任何一种语言概念和思想。诸位如果观察自己的妄想就能看到,所有的妄想...

    达照法师

    身心世界|达照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14/03/102505325599.html
  • 剖析

    观察心的上些现象,起初只是让它们自然地来去。有时候会观到一些特别的念头、情结或模式反覆在出现。它们可能是计划未来、或评判是非、或罪恶感生起、或追忆过去,或者是一再重播的人际关系、健康问题、创造事业、个人工作的“肥皂剧”。这些现象显示了熟悉的心的运作模式。有时候它不只是念头而已,而是明显重覆的情绪或感觉,像害怕、爱欲、期盼、忧虑、悲伤等。我们开始观察它们的来去时,这种观察只停留在表面--尤其对那些一再...

    Jack Kornfield 著 林武瑞 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05353197.html